绘万里关山  抒千古壮怀
黄益

万里长城蜿蜒在中国的大地上,万里长城屹立在中国人的心灵里。

杨奕笔下的长城有了生命、有了风骨,诗中的长城有了思想、有了感情。他的诗画长城有形象、有灵魂。

当画家把具有生命的灵动线条赋予了嶙峋的大山之上、广袤的旷野之中的长城时,我们穿越时空岁月,感触到历史的撞击。

潇洒凝练的笔迹出自军旅画家杨奕之手。文化的浸润、艺术的熏陶、军旅生活的熔铸,使一个自幼关注长城的他,对所描绘的千载长城有着更加深入的真切理解与更加到位的艺术表达。

从杨奕已出版发行的有关长城的文字专著、专论以及应邀参与《中国长城志》专家审读等学术活动,看出其此方面的造诣。加之他参加过的云南广西边境战争、98长江抗洪、5.12汶川地震救灾,多次参加的战役规模的演习、导弹试验、发射,特别是曾经代理某导弹部队副政治委员,执行应急作战准备任务、率队千里跨区机动、进行导弹发射等惊心动魄的军事生活,把这位经过系统文化艺术教育、艺术成果颇丰的美术工作者历练得更加丰满、充实。无怪乎他这看似信手而来的长城百图别具风骨!

艺术的感染与长城的震撼,使画家在长城的大背景中生发着诗的激情。心向往之的求索和追寻、长城的做然伟岸激发着作者诗意的万象峥嵘。

不敢说这百首诗篇句句斟酌,字字珠玑,但字里行间不乏情怀的抒发、思想的闪光,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山河的赞颂、历史的沉思、功罪的评说,加之当下的诠释与充满悲欣的人文关怀。它让诗句步步生情,丝丝入理,铿然有声。

也许真的如人所说,绝辞佳句已被诗圣、诗仙、诗鬼等历代才华横溢的风流古人占尽。但谁也不能轻率地阻止与否定当下一位作者的激越与真情。

不是吗?城头崎岖的步道成为徐旭寻诗的小径。可能头触前辈的天花板,横遇法眼难入的玻璃门。但再回顾一次历史风云,再咏叹一回千古风流,再作一趟万里巡游……又有何妨?把散落的残砖断石再捡起,码放在圮毁的城垣上,在当下也是一种难得的虔诚。

在如人所说的“没有诗的年代”,不期黄钟大吕,无盼玉振金声。即便是顺口吟咏,无知深浅,不避粗俗,贻笑大方之家,也请看官为长城工程的壮举,伟大的人文精神再点赞一回。

图文并茂的《诗画长城》开卷有益。让我们在艺术之美的画面中,开启如诗的心境,生发属于自己的今古情怀。在东临沧海,西接昆仑,北自大漠,南达湘黔的万里壮游中,作一回千古巡礼。